阅读历史 |

第240章 猛士(1 / 2)

加入书签

韩龙声称可为使者之人,是比他名气更大的豪侠、肥如县的豪强子弟左杰。

这名字在辽西几乎无人知晓、也鲜被人提及。

因为在左杰很小的时候,家中因兵祸与天灾陷入危难之中,恰好被一位同名为杰的州内长者帮衬下渡过了难关,左家便让他避讳以示尊重,遂以字行于世。

他的表字是骏伯。

听闻了这个字号后,夏侯惠就知道他是谁了。

在洛阳的时候,他还专程寻过曾经出使辽东的官僚问过情况来的,故而也知道了因为左骏伯引发的小插曲。

先前,庙堂加封公孙渊为大司马、乐浪公,以傅容、聂夔等人为使前去册封。

而傅容等到了辽西郡之后,为了走伴海道时不被侵扰与识途,便以左家与燕山山脉东北的杂胡部落有交情为由,请左家安排个子弟为使节团的向导。

家中世代有人在郡县内为吏的左家,当然不会拒绝这种要求。

而安排的子弟,就是左骏伯。

其人年轻时便好游侠,健长后便成为家中商队的首领,常年带着商队出塞与杂胡部落互通有无,以他为向导最是适合不过了。

但左家却是忘记了一点。

左骏伯长得极为雄壮,身长八尺以上,弱冠之前便以一拳击毙惊马而扬名郡县,是远近闻名的大力士。

他随入使节团后,令公孙渊以为洛阳这是将他当做“朱亥”来用呢!

公孙渊恐惧之下便带领甲士将使节团围困在学馆中,确保人身安危后才拜受了天子诏令,且还数次桀骜不驯对使节团口出恶言。

此事也是天子曹叡对伐辽东汲汲的缘由之一。

而令夏侯惠奇怪的是,如此猛士为何仍旧是布衣呢?

以左骏伯的家世、勇力以及名声,在幽州混上个千人将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吗?

待问了韩龙后才知晓缘由。

一来,是左骏伯对仕途不甚热衷。

以左家不乏子弟在郡县任职者为由,觉得习惯了闲云野鹤的自己是否出仕,对宗族的裨益都无甚区别。

另一,则是为了避嫌。

根植在肥如县的左家,与燕山山脉东北的杂胡部落太过于熟悉了。

先前在武帝曹操收编三郡乌桓、鲜卑屡屡侵扰边塞的情况下,左骏伯不想戎服而给宗族引来不必要的猜忌。

而韩龙与他仅相处过四五日。

因为他曾经受雇其他豪族,护卫商队出塞时道遇左家的商队,遂两家并行了一段路程,也由此与左骏伯结识相知。

但韩龙却是信誓旦旦的声称他可成事。

以他的话语来说,是左家素来对魏国恭顺、左骏伯为人急公好义,只要夏侯惠开口了,左家定会竭诚效力、矢志将燕山山脉北侧的乌桓残余部落给招降了。

毕竟以夏侯惠的身份与地位,亲临肥如县左家以事托之,将会极大提升左家的声望。

这种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

左家不可能错过,且哪怕是拼着宗族利益受损,也要将事情做成。

不然,左家在郡县内可就沦为笑柄了。

夏侯惠对此也深以为然。

当即便决定让他引路前去拜访左家。

反正肥如县也在无终道之上,从韩龙家中出发,只需经过令支县就能抵达了;且从肥如县南下则是海阳县与孤竹城,往东走就是渝关,并不会耽搁夏侯惠的行程。

发源于燕山山脉的玄水(青龙河)与卢水在肥如县的交汇处,历来是走卢龙道进入山脉前的补给点之一,也是左家结坞而居之处。

这里水草丰茂、田亩肥沃,农耕畜牧皆宜,故而也让左家发展成了豪强,家中操刀戈者有四五百人。

但左家并没有强取豪夺之恶名。

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在于与燕山山脉北面的杂胡贸易,而不是依靠倾吞百姓田亩、抢占牧场而发家兴盛。

总的来说,算是个值得官府扶持、有利于维护地方安稳的豪强之家。

在前来肥如的路上,夏侯惠就是在想着,若是左家果真帮他招降了乌桓残余部落,自己的投桃报李是将左骏伯举给毌丘俭,还是表奏庙堂授职嘉奖呢?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现今的左骏伯已经做好了跟随他的准备了.

却说,当夏侯惠一行抵达左家后,韩龙才上前告知来意没多时,就听见左家坞堡内大哗,迅即坞门大开,在一个古稀之年的拄杖老丈带领下,十余面带喜色的老少男子鱼贯而出,二话不说径直对夏侯惠行礼。

也让夏侯惠一时发懵。

明明,自己都不曾来过幽州且名声也算不上响彻天下啊!怎么就让素不相识的左家老少悉出,如此隆重的来迎呢?

当然了,不解归不解。

他在看见老丈的时候就连忙快步向前,将之搀扶不让他对自己行礼了。

尊老,是秦汉以来的世风。

若是受古稀之年老丈的行礼,那他得被弹劾之言给淹死。

“镇护将军亲来,老朽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今我左氏有荣,蓬荜生辉也!”

“老朽家中寒素,略备酒肉以表心意,还望夏侯将军不嫌简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