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9章 此事易也(1 / 2)

加入书签

右北平郡,无终县西侧。

夏侯惠带着魏舒等几个部曲,逆着庚水沿畔北上。

在与毌丘俭作别后,他便让丁谧带着其他人先行赶去渝关,自己则是来这边寻故人韩龙。

依着先前二人的约定,只要前任幽州刺史王雄离任时没有将韩龙当做部曲带走、了却主从恩义的话,韩龙便愿意接受他的招揽。

为此,夏侯惠还特地问了毌丘俭一嘴。

待得悉了王雄交接事务罢了、仅是带着些许家仆旧人归洛阳后,他便依着先前韩龙告知的

或是说,他这种作为有些本末倒置。

明明知道心切伐辽的天子曹叡与毌丘俭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却仍没有赶去辽西积极绸缪征伐前事,反而浪费时间来寻故人。

身为幕僚的丁谧就对此责无旁贷的建议过,让他遣几个部曲过去将韩龙召来渝关就行了。

彼韩龙不过是一鄙夫而已。

哪怕再怎么有勇力或者机智,都不值得夏侯惠如此郑重的亲自去请。

事有缓急嘛~

当务之急是绸缪伐辽,且同样有勇力的张虎与公孙毅等人比韩龙的裨益更大啊!

对此,夏侯惠没有辩解什么,更没有听取。

因为他从丁谧的话语中,也能隐隐猜到为何在原先的历史上,毌丘俭第一次伐辽以失败而告终了。

无非是源于自身的优越感。

丁谧也好毌丘俭亦罢,皆是关东士族出身,对边陲之地带着地域偏见。

认为这种汉胡杂居的边塞蛮荒之地,不管文化、财力还是兵将都不能与中原匹敌,只要大军进发,便是摧枯拉朽而已。

是轻敌。

也是中原对边陲素来鄙夷的使然。

其实上,这种中原与边陲的差异是存在的,毌丘俭与丁谧有优越感也无可指责。

但夏侯惠更知道在这种地方,有时候匹夫比兵将的作用更大。

先秦士风犹存的燕地嘛~

在无数慷慨悲歌的鄙夫眼中,律法的约束在情义面前犹如浮云。

况且,他前去寻韩龙也不止是招揽部曲那么简单。

无终县本来就是无终道的起点、西北上方的徐无县则是卢龙道的起点,他想去那边打听一下,现今在这两条道路上,是否犹有着民间与乌桓部落的私下通有无。

也算是忙活正事罢。

一路马不停蹄,挨着庚水沿畔村落问过去。

几乎将近抵达徐无县地界后,才问出了韩龙家中所在,这还是韩龙在当地小有名气的缘故——他能被前刺史王雄募为斥候,除了自身能力之外,还有早年任侠闯出了些许名声。

是在一个小山坳侧。

几间小茅庐交错落在背风山坡上,简陋的篱笆斜斜围住。

篱笆外的几块田亩已然收割了,残留的麦茬与枯黄的野草连成一片,成为许多麻雀寻找虫豸与草籽果腹的乐园。篱笆内沿着山坡向上稀稀落落的补种了些菽苗,有气无力的耷拉在地上,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

挨着茅庐的木栅栏围起来的小羊圈,隐约飘出淡淡的便溺味,让这个一看就知道很清贫的人家添了些许温饱苟活的底气。

夏侯惠一行皆骑着马,五六骑弄出来的动静不小。

也让刚好在家的韩龙腰挎刀手持弓箭走出来,且箭矢已经搭在了弓身上,随时可以引弦开弓了。

看来,此地也不算安靖啊~

早就下马步行至篱笆外侧的夏侯惠,看见韩龙刀弓俱全满脸戒备的走出来,不由心中感慨了声,也率先拱手笑吟吟作言道,“韩壮士,一别数年,犹记得我否?”

韩龙当然还认得出来他是谁。

就是对于他的忽如其来十分惊诧。

因为自岁初王雄被调归洛阳之后,他就卸甲归来桑梓了。

算算时间,夏侯惠若是依着先前的约定,应该早就遣人送书信召他,让他践行“不远千里往赴”的承诺才对。

故而,他觉得夏侯惠早就忘记此事了。

也淡了继续为“肉食者”效力之心,安安分分的在桑梓务农、打猎以及偶尔接受大族的雇佣给商队当护卫来养活家小。

哪料到,夏侯惠竟是屈尊亲自登门呢?

“不想是夏侯将军当面!”

连忙放下弓箭,快步走过来迎接的韩龙,躬身作礼时,脸上仍有些不敢置信,“将军若有召,遣人来知会让我过去便是了,哪敢让将军劳顿亲至!”

“无甚劳顿的。我将去辽西任职,便顺道过来叨扰韩壮士一番。”

夏侯惠笑着解释了句,待接过部曲魏舒递过来的皮囊,将之交给韩龙后才继续说道,“再者,我也有事想请韩壮士帮忙。”

哦?

不是前来招我为部曲嘛?

不明就里的接过皮囊,韩龙连忙引众人入屋内就坐,边走边说道,“将军折煞我了。若将军有事只管吩咐,我定无推脱之言。只是我不过一山野鄙夫,无甚才德,恐力有不逮而误将军之事。”

“壮士自谦了。”

客套了声,夏侯惠随着入茅庐内。

茅庐不大却显得空,几乎是家徒四壁,倒是角落里堆着一些鹿角。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