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2章 入营(1 / 2)

加入书签

魏舒是以随从身份留在军营中的,并没有担任什么职责。

但所有底层的将士都知道,他在军中犹如“督邮”,将事情知会了他就等于告知了夏侯惠。

也正是因为如此,郑琉出了军营后便好整以暇的在候着。

他觉得魏舒肯定会过来。

事实上也如他所料。

虽然魏舒并不知道他与外戚沾亲带故,但出于谨慎,还是将此事告知了夏侯惠。

而夏侯惠听罢,便觉得亲自过来见见好些,且在刚走出大帐时,还折返归来将身上的甲胄扒了才过去。

他树敌已经足够多了嘛~

学习司马懿那种见到长者作揖、见到任何人都先行礼、给与他人尊重的恭谦作态,可以减少很多麻烦,甚至还有可能迎来意外收获。

尤其现今郑琉明显是以私事寻他。

少时,至歪脖子树前。

不被甲胄、一身深衣的夏侯惠不等郑琉作礼,便率先拱手,含笑致歉道,“有劳郑兄久候。今郑兄离军营,非我刻意诘难兄,实属镇护部主征伐、兵将不乏亲冒矢石之时,故而不敢让兄留在军中也。”

原本对夏侯惠亲自过来很是惊诧的郑琉,闻言后面容颓色明显淡去了些许。

或多或少,他对夏侯惠奏免自己是带着怨气的。

但今竟过来致歉了,他又倏然觉得夏侯惠是对事不对人,无功而迁的自己是霉运当头、撞上枪口上了。

“不敢,不敢。”

连忙躬身回礼,郑琉有些赧然的说道,“将军处事公允,我履历不足,不能留在军中乃是必然,亦不敢有怨。”言罢,他也没有继续在此事上纠结,直接开门见山道,“嗯,我想告知将军之事,有二。”

“一者,是我本戍守在平县,不隶属于游击将军或越骑校尉,但不知为何在兵将选拔之际,中领军署倏然将我调来游击营。”

“其二,则是我乃中山甄家的外甥,并无有趋炎附势之心。且我与夏侯允进仅有数面之源、无甚交情,更谈不上亲善;倒是军中的任烨,据我所知,彼乃夏侯允进之父卸任长安守备时带回京师的故旧。”

任烨竟是夏侯楙的旧部啊~

看着郑琉作别离去的身影,夏侯惠倏然有些感慨。

因为他已然将任烨表请为镇岳营四位千人督之一了,且任烨还是才能最佳者.

“将军,我会盯好他的。”

在归营的路途上,寡言少语的魏舒倏然来了一句。

也让夏侯惠不由莞尔,“不用了。阳元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就好。”

吔?

魏舒有些懵。

他可是被丁谧叮嘱过,在军中要好生与兵将们相处,为夏侯惠充当耳目的。

但如今都知道任烨是夏侯献安插进来的人了,不是应该严密监视、寻出他的不法之事来,好将之奏免吗?

为什么夏侯惠反而让他不作理会了呢?

莫非是怕打草惊蛇?

亦或者说是,任烨已然离死不远了.

想到这里,魏舒心中微凛,不再继续琢磨。

而若是夏侯惠得悉了他心中的想法,定会反省自己平素予人的感官。

不是觉得魏舒将他想得太狠戾了,而是无智!

一个暴露了身份的“奸细”,是多么的难得啊~

自己欢喜还来不及呢,对他也必然是不吝栽培、极力赋予信任的,怎么可能舍得让他去死呢!

翌日,卯时。

在军中第一通鼓响起的时候,陈骞与傅嘏也结伴来到营门外。

早就被嘱咐过的营门值守甲士没有让他们久候,验明印符等物后便放他们进来,且安排了个兵卒引他们前去大帐。

只不过,大帐处仅有十余个部曲在。

且还十分尽责的声称,夏侯惠如今在校场处督促将士们演武,故而不能放他们二人入帐。哪怕知晓了他们就是前来上任的司马与从事中郎也不行。

“兰石,你我先去校场罢。”

生性朴实稳重的陈骞没有动气,而是笑颜对傅嘏谓之,“我阿父先前随征淮南,归来后声称天子盛赞稚权有治戎之能、让我当勉之。今恰逢稚权演武,不可错过。”

“如此,依休渊兄所言。”

傅嘏附和了句,将随身携带杂什放下,让部曲代为看管之余也请他们引路。

这个要求,部曲们自是不会拒绝的。

少顷,他们二人至校场,此时已然是第三通鼓了。

营中除却看守营门等士卒之外,皆聚集在校场中准备操练,就连鹤翼营的骑兵都不例外。

这也让陈骞有些新奇。

虽然他不曾随军临阵过,但也算是知兵之人。

当然也知道骑兵战术特殊、素来是自行在野外演武的,哪有在军营内操练的道理?

且眼前步卒组建的阵势他也不曾见过。

其形犹如弯月,横向铺展,将先登营等甲胄俱全的精锐兵卒列在左右两端;大纛与金鼓号角设在中间的月牙凹底部,却是以披甲率不高的兵卒依托武钢车守护着。

看着有点类似是孙膑古十阵的雁形阵或者钩形阵。

只见伴随着一阵鼓声过后,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