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0章 风起青萍末(1 / 2)

加入书签

弦月如勾,群星璀璨。

舞阳侯府邸别院小亭处,新婚没多久的司马师在月下自斟自饮。

将近而立之年的他,胡须依旧淡淡、面容爽朗如旧,就是目光凝炼,哪怕举盏慢饮这种悠然自得的从容都无法掩藏灼灼锐意。

“阿兄,好生闲暇啊~”

不知什么时候走过来的司马昭见了,也不由赞了声。

就是待顺势在侧坐下时,他便忍不住倒苦水来,“阿兄,我不想与那何颍考交游饮宴了。彼名利心太重,且还外宽内忌,我不喜之。还有曹长思,其人看似有器度,然而总有颐指气使之态,且兼起居犹如纨绔,绝非良友之选。”

“呵呵~”

轻笑了声,司马师的目光随着仲弟到来而变得缓和,语气殷殷宽慰道,“若子上不喜,那便作罢了吧。”

“啊?”

也让司马昭低低讶然了声,然后面色变得纠结了起来。

因为他不过是来发两句牢骚而已。

如果能让兄长告知,为何在曹肇与何曾释放善意的时候,就遣他前去交游接触的缘由,那就更好了。

是啊,他原本是不想与曹肇等人有任何交集的。

低调行事、不与权势贵胄交往,是司马家的一贯作风,自祖父司马防伊始、到伯父司马朗代掌家时就形成了。

“那,会不会影响阿兄的安排啊?”

纠结了片刻,司马昭见兄长毫无再开口的迹象,终究还是忍不住问了句。

“影响到我?”

不料,司马师闻言笑颜更甚,露出饶有兴趣的神情来,“子上且说说,我有何安排?”

我不知道啊!

但也是你让我与曹肇以及何曾接触的啊~

张了张嘴,司马昭嗫嗫嚅嚅了片刻,便有些丧气的垂头说道,“弟愚钝。”

在这位备受父辈赞许、行事果决以及计略过人的兄长面前,司马昭素来唯有唯唯诺诺的份,更遑论与之争辩了。

故而,垂头下来的他也没有看见,司马师眼中有一缕失望闪过。

但他隐藏得很好,语气依旧殷殷,“子上莫多心。我只是见你年岁渐长,不日将要以门荫步入仕途了,便让你先与在朝同辈之人多接触、历练下待人接物。如曹长思与何颍考等人秉性,我大致也知,让你与他们交游,只是想让你知晓在仕途之上,纵使性情不能相契,亦当和善待之,不能引他人怨而成仇。”

“原来如此。”

顿时,司马昭恍然抬头,欣喜而道,“阿兄,我知晓如何作了。以阿父现今在高位为念,不可与他人交游过密,不得与彼等有利益纠葛。”

“嗯。夜了,去歇下吧。”

“唯。”

片刻后,小亭内又剩下了司马师独坐。

不同的是,现今举盏慢饮的他,神情中还多了些落寞寂寥。

他这位仲弟的性情,没有类似他与阿父,反而像已故伯父司马朗多一些。

说白了,就是对权势不够敏感。

所以,有些事情,他也只能自己来思忖、自己来操控。

就如让司马昭接受何曾与曹肇的善意,时不时就应邀出游饮宴一番、给予他人彼此之间很友善的假象一样。

但没有人知道,司马师这么安排的目的,不过是想把水搅浑、想火上添油罢了。

为了让他阿父司马懿日后少受点攻讦,也是为了保全司马家。

所谓居安思危。

他阿父已然人臣至极了。

前朝累世两千石的门第、曹魏三世老臣、先帝顾命大臣,在现今天子即位以后,更是出将入相了!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登上了人臣的巅峰后,就得开始考虑如何应对“下坡路”的问题。

尤其是,蜀国那位将魏国君臣压得透不过气来的丞相病故后,天子曹叡就将他阿父的官职从大将军转为太尉了。

忌惮之心,不言而喻。

当然了,司马师并不认为曹叡现今就要对自己阿父下手。

但有些事情,总是要提前绸缪的。

毕竟,魏国宗室大将青黄不接、谯沛督率凋零难继是不争的事实,且同为先帝顾命大臣的司空陈群,近些年也开始时常染疾了

不可避免的,他阿父就是当之无愧的朝廷之望!

先前侍中吴质就是预见了这点,故而才有了在庙堂上诋毁司空陈群而盛赞他阿父之举。

古来君王都是刻薄寡恩的。

更莫说当今天子太聪颖了,且还身兼武帝的大略与文帝的阴狠。

是故,身为长子且被授予掌家权力的司马师,自年前归来京师洛阳后,便责无旁贷的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效仿前汉萧何那般自污名节。

但河内司马氏的门第与他阿父多年恭谦的为人,却是无法效仿,不然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内不可变,则着眼于外。

恰好,是时天子曹叡倏然将洛阳中军权柄分割,以夏侯惠为镇护将军、不受中领军夏侯献所节制,这就让司马师看到了机会。

他早就知道曹爽、秦朗与夏侯献三人媾和的事情了。

原因是他阿父与蒋济私交真的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