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5章 他日罢(1 / 2)

加入书签

虽然打算以作家书为借口,想在屋内多休憩一会儿,但在丁谧理由充分的邀请下,夏侯惠还是随他往山上而去。

他是真的有点累。

从邺城马不停蹄赶来辽西,丁谧等人还提前抵达休憩了十余日呢!

而他,则是还展转了无终、肥如以及孤竹城等地,与草莽之徒、豪强之家、朝廷僚佐都打了交道,当真是身心俱疲。

更莫说,昨夜里公孙毅就提及了,声称今日便会遣骑卒前去张虎、牵弘两部驻地,知会他已然抵达临渝县的消息。

算算时间,张虎牵弘最慢也是在翌日晌午时分赶来。

他也唯有今日可得空闲了。

步履缓缓走出军营,挥手让路蕃等部曲无需跟随自行忙碌去,夏侯惠与丁谧并肩登山。

步入暮秋时节的碣石山,被云雾笼罩着。

沿着羊肠小径而上,一路怪石突起兀立,间杂苍松翠柏掩映,不知在何处流淌的涓涓山泉隐约叮咚作响,伴合着走兽的嘶鸣,备显幽静旷远。

林深不见鹿,只闻呦呦的回响之声萦绕山间。

这让原本兴趣缺缺的夏侯惠,步履也变得轻快了起来。

只不过他们并没有登顶。

暮秋清晨的雾霭太重了,落了满地的枯叶里也不知道有无长虫毒物,索性二人便在半山腰寻了个稍平点的石头坐下,俯瞰着波烟浩渺的沧海。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登高俯瞰世间的感觉,真的能让人心胸开阔、豪迈顿生。

饶是数日前就登顶过碣石山的丁谧,再复看着波涛万里的场景,也忍不住摇头晃脑的将武帝曹操的《观沧海》咏了一遍。

夏侯惠则是平静得多。

在感受到海风用力的拉扯着衣襟与发丝,目睹波涛阵阵汹涌拍岸,他满脑子都是在担忧伐辽东时,走海路转运粮秣会不会遇上台风.

甚至还在猜想,丁谧拉着他来爬山,该不会也是有类似的担忧吧。

“稚权,我先来的这几日,与诸多白马义从都攀谈过,也得悉了一个事情。”

片刻后,终于开口说事的丁谧,径直将鲜卑段日陆眷在伴海道游荡、聚落在故辽东属国昌黎一带的事情说了。且还很细心的讲述了段日陆眷的出身以及当过唾壶的隐忍。

“竟甘为唾壶啊~”

听罢了的夏侯惠,当即感慨作声。

待脑海里模拟着浮现人体唾壶的场景,不由浑身一阵恶寒,止住念头说道,“彦靖言及他之意,乃是觉得此等人物不可留吧?”言罢,不等丁谧作答,他又继续说道,“翌日张公贲与牵士毅便过来了,我让他们二人引兵去将他杀了就是。”

呃!

你这么果断的吗?

不是应该等我说完诛杀段日陆眷的必要性、获得的好处以及如何善后等等,然后才做出决定吗?

打了一宿腹稿的丁谧,闻言顿时一时哑然。

尤其是夏侯惠没有自觉,在看到他愕然的时候,还面带疑惑反问了句,“彦靖何不语?莫非是觉得我军该对他招降而不是杀?若如此,就是彦靖思虑不周了。此等坚忍人物,终非甘居人下之徒。今若我军招他来依附,乃是纵容他壮大实力,日后必令边塞多事也。”

瞎猜什么呢!

我也没说要招降啊~

心中有些无奈的回了句,丁谧摇了摇头否定,也没有过多辩解,而是将话题岔开了,“依稚权所言,此等人物不可留。嗯,稚权,你觉得公孙度功过如何?”

公孙度?

都死了二十多年了,还提及他作甚~

有些不明就里的夏侯惠,想起了与太守傅容的作谈,略略沉吟后便说道,“其人虽是暴戾不节,但中原王朝而言,亦是有功的。昔日孔子有‘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之言,犹如公孙度之于辽东也。是时汉室蒙尘、州郡失纲,中原动乱、群雄割据,辽东边陲之地,杂夷群伺,非公孙度保土不坏、威慑海东,恐尔今辽东已无有汉家衣冠矣。”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此言极是!”

拊掌赞了声,丁谧才连忙将心中所想提出,“稚权今被天子委以伐辽东之任,我窃以为,军争只是表面,对战后如何安定士庶、令辽东如公孙度犹在时不遭杂夷侵扰的思虑,以及如何反哺中原等定策,方是重中之重。”

战后处置

夏侯惠不置可否,只是笑着说道,“战事还未开启呢,此时说这些太早。再者,彦靖若是有思虑,也应该待到我仲兄来了辽西后,再与他计议即可。”

我与夏侯霸有什么好说的!

嗯,从夏侯霸督领的护岳营是为三千士家、两千邺城戍兵就可以推断出,他乃是日后镇守辽东的人选,这是所有知道伐辽东战事之人都能猜到的事情。

丁谧也不例外。

故而,他也知道夏侯惠这是误解了,根本没有往庙堂话语权这方面去想。

“稚权之言,不然。”

略作思绪,他便如此作答道,“所谓凡事预则立。今战事确实尚未开启,但稚权身为主将,不可不预之。再者,我言下之意,并非止于如何让仲权安稳戍守辽东,更是想着让稚权他日可在庙堂之上有所建树。”

言至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