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8章 如你所请(1 / 2)

加入书签

天子曹叡知道夏侯惠的意思。

无非是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而已。

毕竟,不管毌丘俭也好、夏侯惠亦罢,都不曾踏足过辽水以东,对于辽东与公孙渊的了解,都止于道听途说、口口相传。

在备战仅是一年时间的前提下,夏侯惠不敢纸上谈兵、自请过去辽西郡任职实地深入考察、了解辽水以东的情况,也是谨慎的体现。

任事勤勉之心,可嘉!

但让曹叡有些不解的是,辽东公孙那么难讨平吗?

先前都暗遣细作阴结当地大族提前囤积粮秣了,且在毌丘俭赶赴幽州之际,也声称将会先转运大军所需粮秣至辽西囤积,并让在辽西任职的张虎、公孙毅两部暗中探明进军路线什么的了。如此,届时魏国大军开拔,彼公孙渊不是坐以待毙之事?

夏侯惠没必要亲自提前过去吧?

嗯,或许,乃讨辽东之战是他首次为将主督大兵之故罢。

心中寻了这样的原由,但曹叡还是发问道,“朕知稚权所求之故。只是,不明稚权为何如此急切?”

“回陛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夏侯惠神色郑重而道,“仲恭兄乃陛下东宫故旧、臣惠乃陛下越级擢拔之人,而今皆用于伐辽东公孙,为求不负陛下信重、不让朝野质疑陛下识人之明,臣惠不敢不慎。再者,陛下犹记得阵斩鲜卑轲比能之人,今在辽西任职的张虎否?”

“嗯,朕记得。”

轻轻颔首,曹叡侧目过来倾听,他自是知道夏侯惠不会无的放矢的。

果不其然,夏侯惠见他点头后便开始了口若悬河。

“陛下,臣惠自归来京师后,与仲恭兄所表奏同,以蜀吴两国急切难下,而我魏国可用兵辽东讨不臣。是故,臣惠亦作书前往辽西问张虎,想着提前了解辽东情况,以待庙堂日后兴兵时可聊以愚见,以供陛下与诸公参详。”

“是时,张虎作书回复臣惠,犹附录白马义从公孙毅之言,声称庙堂有讨辽东之意,需提前谋划二事。”

“一者,乃乌桓残部。先前,袁尚与袁熙走柳城依附三郡乌桓,待武帝千里奔袭阵杀蹋顿,袁尚等遂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传首中原,亦并袁氏以及乌桓残部。今虽时隔多年,然此些乌桓部落由在辽东与辽西之间、辽水上游栖居,是为公孙贼子之耳目也。如此,臣惠昔日在崇华后殿所画谋,我魏军兵贵神速之基础,乃需先前感招此些乌桓部落归魏国也。若彼等不归附,亦先图之也。”

“二者,乃辽水泛滥形成的辽泽。”

“仲恭兄表奏辽东可伐时,尚未亲临幽州,故而有所不知,辽水以西乃有辽泽,其蔓延两百余里,由沼泽、大小湖泊与各溪流组成,泥淖遍地、深浅不一,不曾有人马通行。此便是昔日臣惠所言公孙贼子可峙者、是为辽水之故也。今臣惠求出,乃是为寻出大军横渡辽泽之路,收集板木、芦苇、马革以及毡布等可铺陈设路之物也。”

毌丘俭不知道地利凶险也就罢了,而你既然知晓,当日在后殿为何不说?!

听罢缘由的曹叡,不由在心中指摘了句。

但很快的,他就反映了过来——当时让夏侯惠与卫臻、蒋济辩论时,他已然首肯了毌丘俭的上疏了。如此情况下,为了他的权威,夏侯惠当然不会提及这些,免得给卫臻与蒋济对劝阻讨伐辽东提供更多有利的理由了。

“嗯,原来如此。”

缓过情绪的曹叡,见御驾将近镇护部营门时,便先让御者止车,然后才对夏侯惠发问道,“若如此,公孙贼子有天险可依,或许仲恭一岁可讨辽东之言,是有些急切了,稚权以为呢?”

是有些急切,但我不能说急切啊~

因为真正急切的人并非是毌丘俭,而是你啊~

“回陛下,臣惠窃以为,不可以急切加之仲恭兄。”

略略斟酌言辞后,夏侯惠如此作答,“所谓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纵使公孙贼子有天险可依,然其据苦寒之地,民众不过三十余万,且常年与高句丽、扶余、乌桓等化外之民为战。无论兵力物力,皆非中原之敌也。我魏国自先帝代汉后,民心依附,兵强马壮,若大兵至辽,纵有天险之阻,然必可一战而定也。唯一所患者,乃彼贼子临战走脱、令我魏大军留驻时日与耗费徒增罢了。”

“稚权此言,大善!”

曹叡拊掌而赞,也将心中一缕犹豫给放下了,作笑颜问道,“若朕允稚权所请,当以何时赴辽西合适?”

吔,你这是答应了?

心中暗喜,夏侯惠面容如常,徐徐而道,“回陛下,臣惠窃以为,当入秋之际最佳。今暮春三月将尽矣,臣惠需一个月整顿镇护部、两个月整顿新设的护岳营。且如陛下所言,护岳营自冀州士家与邺城戎兵选出,臣惠恳请陛下镇护部各将佐聚齐后,将镇护部转去冀州演武,以淡出世人视野,他日更隐蔽北上幽州临阵讨贼也。”

“可。稚权所请,朕皆准了。”

这次曹叡听罢,不再犹豫,而是尽显当断则断的雄主作风,“嗯,稚权部司马之选,乃侍中陈卿次子、今尚书郎陈骞是也,三日后到任;从事中郎之选,稚权最迟五日内表于朕,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