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8章、门户仇(1 / 3)

加入书签

在魏吴国战事中,吴国以诈降闻名当世。

前有黄盖成就了火烧赤壁,后有周鲂令吴魏攻守势易,而之所以后来扬州刺史王凌犹愿意相信孙布乃诚心来降,那是因为真心来降的吴将是真不少。

抛去求依附半割据的庐江太守李术不提,较为有影响力的有两位。

一者,是戏口守将晋宗。

彼诛杀同僚王直,以众叛入魏,魏国以为蕲春太守,且数番引兵侵扰吴境;但后来被孙权遣贺齐为督、糜芳与刘邵为将攻破蕲春郡生擒。

另一,则是韩综。

他乃吴国三世重臣、元勋故旧韩当之子。

在魏文曹丕薨曹叡继位那年,孙权趁魏有大丧而兴兵北上,而他则是因为为父守丧被留在武昌驻守。

然而,他竟在守丧期间淫乱不轨(睡了亡父侍妾)。

那时孙权不想让尸骨未寒的韩当声誉有毁,故而在有司揭发时隐而不言、不做追究。

但没想到韩综却是自危了。

觉得孙权只是领军在外才没有追击他,若是罢兵归来了,定会将他拿下治罪。

毕竟是事关人伦道德嘛,怎么可能姑息呢?

故而他便有了投魏之心。

且为了投魏国后能有立身之本,他还打算将亡父韩当的部曲带走。

是时,隶属韩当的四千部曲在江东很有名,号为“敢死”,乃是江东当时战力超群的精锐之师;另一支在夷陵之战前建制的“解烦兵”,在临阵时也常常归入韩当所督。

韩综不敢打解烦兵的主意。

虽然韩当亡故前最后一战,就是督解烦兵讨平了丹阳山越之乱,但孙权在韩当死后打算让已故陈武之子陈脩出解烦督,让他无从染指。

不过,敢死部倒是可以的。

继承了敢死部的他,先是刻意纵容敢死部将士肆意掳掠黎庶,再声称孙权已然知晓了且将要治罪,让大小将佐皆惶惶,最后声称自己为了保全大家的性命,只能渡江前去投魏了。

且为了敢死部死心塌地,他还以治丧的名义召集了家中姑母、姊妹等亲族,将她们与自己的小妾婢女都强行嫁给军中将吏、歃血为盟。

最后,携老母扶韩当的棺木以及四千敢死部,渡江去投时任征东大将军的曹休了。

到了魏国后,被授为将军、封广阳侯,屯兵在江夏郡后方的义阳三关处,且他后来屡屡引兵侵掠吴国边境、杀害黎庶,令孙权不止一次切齿拊心。

晋宗与韩综的叛逃,也害苦了翟丹。

翟丹乃豫章郡人。

出自豪强之家,虽家门在江东排不上号,但合宗族以及徒附也能凑出五六百私兵来,故而也被孙权授予了校尉之职。

最初就是戍守在蕲春,隶属于将军王直。

晋宗杀王直以郡叛入魏国时,他无力抵抗,直接引兵逃回大江南岸了。

对此,孙权没有将他下狱问罪。

毕竟他兵寡且没有从叛,但将他放在后方任闲职也是难免的。

没有果死之忠嘛~

那时候的翟丹就觉得自己的仕途自此一片黑暗了。

再后来,他在驻守在武昌时,听闻了韩综违背人伦道德淫乱不轨,便修书举发给了孙权。

但没有想到的是,孙权竟是不作理会。

更令他措手不及的是,韩综竟是因此而投魏了!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这种间接关系令翟丹惶惶不安、夜不成寐,总觉得因为功臣之后投敌而颜面尽失的孙权,日后定会迁怒自己、寻隙治罪自己。

不管他任职以来是否兢兢业业、颇有苦劳。

其实,也不能怪他自疑。

江东在治罪这方面素来令人畏惧。

君不见,就连周瑜之子周胤、甘宁之子甘瑰、凌统之子凌烈不都被流放了嘛.......

所以,得悉韩综投魏的翟丹前思后想了一夜后便召集宗族计议,最终决定了渡江前去投魏,几乎是与韩综前后脚拜见了曹休。

但他与韩综不同的是,他犹有道德底线。

虽然也被魏授予将军之职,但他将大部分私兵部曲奉给了魏国换取信任,以求魏国能善待他的宗族。

如此识趣之人,魏国自是不会辜负的。

不仅画了很大的田亩予他,且还如他所愿不责以兵事,让他以将军职在淮南处理些文书之事,权当是养老了。

这就是诸多淮南将率不认识他之故。

而待到满宠督领淮南后,同样对他很客气,让他继续隐在征东将军署中,帮忙参详一些斥候或细作传归来的军情。

他做得很出色。

不仅任职时兢兢业业,还依托原本是吴将的便利,在江东发展了不少细作。

虽然这些细作不乏被识破而受诛,但也着实为满宠抵御江东来犯提供了很多帮助。

也正是因为不少细作被识破,让江东君臣知道了翟丹如今仍在淮南、魏征东将军官署任职之事。

所以,有些在江东受了委屈的将佐或过得很不如意的豪强,也自发前来联系翟丹。

希望通过翟丹的引荐,让他们有个迷途知返、去吴归魏的机会。

这些人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