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章、负气(2 / 3)

加入书签

以及一千骑幽州骑与内附魏国的一千东部鲜卑骑都交给夏侯惠督领,让三百白马义从作为向导,潜行去马城一举将两万漠北鲜卑骑给袭破了!

对,战略是歼灭战的袭破!

而不只是为了破坏贼酋轲比能的后手。

至于方才秦朗对夏侯惠所说的,担忧此地骑兵离去多了恐会被轲比能惊觉,在田豫眼中根本不存在。

贼子轲比能虽然率众南下了,但如今还没有进入右北平呢!

而且魏军如今都以车阵围合而落营了,数万兵马都在营地内,只不过少了数千骑兵而已,彼轲比能又怎么可能惊觉呢?

难道魏军营地内,竟还有轲比能提前安插的奸细不成?!

又或是说,战事不可心存侥幸而弄险。

但田豫觉得这不叫做弄险,而是当断则断才对。

盖因偷袭的致胜先机,本就是争取着信息传递的时间差。

轲比能最快也要两三日后才会进入右北平与魏军对峙,就算彼贼子谨慎万分、韬略异于常人,至少也得观摩魏军大营三四日后才能发现骑卒稀少、进而断定魏军已然骑卒分出骑卒离去吧?

而他们打算今日便让夏侯惠督骑连夜赶去......

故而,作最坏的估计,算算时间,双方的时间差也有得六七日之久。

战场本就骤息万变,决策或者军情传递晚个半刻钟都有可能无法挽回全军溃败了!

而双方足足差了六七日啊!

且魏军乃是以纯粹骑兵,且是以虎豹骑等精锐骑兵去偷袭啊!

如此,秦朗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怎能说是弄险呢?

明明是当断则断的果敢、可一举奠定胜局的良机啊~

是的,就是可奠定胜局的良机!

在田豫的画策中,之所以建议将六千骑卒悉数让夏侯惠督领过去,可不仅是击溃两万漠北鲜卑骑那么简单。

那不过是计策里的第一环罢了。

以他多年在边塞的经验与战事嗅觉,胆敢以项上人头担保,只要秦朗依着他的计策行事,遣夏侯惠去偷袭马城必然一举功成!

而击溃漠北鲜卑骑兵后,战事的主动权就可以掌控在魏军手中了。

理由是他想让夏侯惠偷袭马城之后,无需赶回来右北平的营地,而是自引虎豹骑与骠骑营蛰伏在洋河流域伺机而动;分出白马义从、幽州骑与归附魏国的东部鲜卑骑转去侵扰轲比能的属地,破坏他那些嫡系死忠的牧场以及掳掠妇孺与牛羊战马。

如此一来,贼子轲比能就陷入了被动。

准确而言,是他被逼上了只有孤注一掷的不归路。

作为后手的漠北鲜卑骑被袭破了,而属地嫡系部落的牧场正遭受烧杀掳掠,他如果不想好不容易联合起来的鲜卑联盟再次崩裂的话,唯有决绝的与魏军决战。

毕竟,他如若转兵归去救援属地,且不说是否会被追击的魏军与夏侯惠前后夹击的危险,才与他联合的步度根部落就会觉得他不敢对抗魏国,进而生出弃他离去的心思了。

况且,此时的他,需要一场胜利。

来挽回调度的失策,让各个部落首领依旧愿意坚信他能重现昔日鲜卑的荣光。

他也必须拥有一场大捷。

才能折服步度根、泄归泥等檀石槐之后,才能威慑大部分已然被魏国感招为附庸的西部鲜卑部落!

是的,如若田豫战略顺遂的话,轲比能是没有其他路得选的。

只要双方展开决战,田豫觉得魏军便是提前锁定胜局了......

游牧民族的优势在于来去自如的机动力,并不善于攻坚。

轲比能放弃马背民族的优势,前来与魏军争夺阵地、圈地厮杀,那不是找死嘛~

自秦汉以来,中原王朝以步抗骑,纵使敌我兵力有三五倍的悬殊,犹可谓之胜券在握!

更莫说此番魏国迎战的主力乃是洛阳中军,魏国士气最高、战力最强、阵列最森严的将士!不管有没有骑兵在侧策应,人心不齐的鲜卑都不会有胜算。

所以说,只要能将轲比能逼迫前来决战了,就是魏军战略达成了;而只要轲比能无法攻破魏军的营地,那就是先前定襄郡杀胡口设伏的斩首计划,将迎来了极大的机会。

这也是田豫让夏侯惠偷袭马城后,无需引兵归来的理由。

为了让轲比能无法在右北平击破魏军营地时、所有鲜卑部落士气低落后,不敢往东逃归属地、遁入燕山山脉。

而不能往东的话......

轲比能便会往西逃窜去,走定襄郡杀胡口归云中郡,也正好钻入魏军的设伏点。

这便是昨夜里田豫给秦朗的全部画策。

然而,他白费了心思。

听罢了的秦朗,在独自沉吟了好久后,最终还是否了。

他觉得这一切都太想当然了。

看似环环相扣的计策,却是建立在每个环节都能顺遂的基础上,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心存侥幸!

性格素来谨慎的他,万事求稳妥。

宁可不要斩杀轲比能的泼天功劳,也不敢用激进的战事调度。

不得不说,昔日曹真亡故前与天子曹叡的话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