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章、不争(2 / 2)

加入书签

而且觉得既然蒋济都挑不出作战部署的漏洞,那么此战的胜算应是很大的。

所以他心情也变得畅快了起来。

顺带的,也对夏侯惠的转变颇为欣慰。

秦朗在详细录战略之书中,提及夏侯惠时是这样的——

“太守豫有一战毕全功之心,乃独谋定襄杀胡口斩首之计,闻惠勇猛过人,欲以惠为将而往,惠辞,举中坚营骑督张虎代之。后惠表此事于臣,且进离间贼子轲比能与步度根之策,臣复问惠欲往杀胡口否,惠意弗改。”

此竖子终于明了朕的期待,开始褪去浮躁了!

当时天子曹叡看罢,心中是如此作想的,也促成今日将王肃留下交谈之举。

嗯,说得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话。

如回想起已故王司徒的侍君趣事,如问及王肃家中诸子学识如何了,是否可堪入宫为郎了;且还夸赞了王肃教女有方。

一直待到二人分别之时,才如此叮嘱了一句。

“王卿与夏侯伯权素来相善,且今有姻亲之谊,若碰巧逢面了也当劝说他一二,让他莫要再记恨夏侯稚权先前行举,免得让外人笑话兄弟不睦、有损家门声誉。”

天子都如此叮嘱了,王肃自然也不会怠慢。

在下一次听朝日,他便主动创造机会与夏侯衡恰巧相逢了,在转述天子曹叡的话语后,还不免分析了句,“伯权,陛下乃聪颖之主,必然不会无的放矢。今令我来劝和你兄弟二人,应是稚权在并州有所举措让陛下欣慰且有了托付重任之意。”

对此,夏侯衡自是诚挚作谢。

虽然他不会如王肃或者天子之意,罢了兄弟之间的私下约定,对外声称可让夏侯惠重归安宁亭侯府,但觉得有些事倒是可以落实了。

乃是先前夏侯惠在成亲前,请求他代办的招募扈从与培养耳目这两件事。

那时候的他觉得这两件事有些犯忌讳,不类身为谯沛元勋之后所为,便想着暂且搁置,等待弄清楚夏侯惠的具体用意后再作打算。

不过,如今天子曹叡再次劝和后,让他觉得还是遂了自家六弟之意罢。

嗯,他会错意了。

源于很早就知道曹叡让夏侯惠当孤臣的事,他偶尔也会将自家六弟的所作所为,当作是曹叡在背后指使的。

也能感受到曹叡一直在尽心擢拔夏侯惠的官职。

如自家六弟的职责明明在淮南寿春,但此番却是被允许随征并州去了。

所以,他陡然觉得,夏侯惠请他代为物色先父夏侯渊旧部有才干的子侄当扈从、建立个人的情报系统,应该也与曹叡有关系。

孤臣嘛,是君王手中的刀。

如今宗室大将凋零,天子曹叡也定会有兵权旁落的担忧。

故而才会让夏侯惠举荐一些忠心社稷之人,安插到军中当将率进而保障兵权。

出仕没多少年且年纪轻轻的夏侯惠,如今能想到的人选,不就是从自家父辈的旧部子侄中挑选了吗?

而建立情报系统,那就更容易理解了。

一直在洛阳任职的夏侯衡,对庙堂局势以及士族世家坐大等事又不是不知道!

至于,这种猜测有没有错......

夏侯衡不想去论证了。

反正,他是绝对相信,自家六弟不可能有谋逆之举。

带着这种想法,他归来自家府邸后,还寻了七弟夏侯和,让他抽空去夏侯惠的小宅一趟,转告孙叔在三日后去一趟谷城取书信。

建立情报系统、重新将以前的暗子启动,这种事情夏侯衡当然不能假他人之手。

且这种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成的。

但他知道如今一个夏侯渊旧部家中,有一位旁支子弟,不管年龄、才学与品行等等方面都符合夏侯惠要求的扈从人选。

难得的是,这个籍贯在兖州的旧部,门第不高。

也是为数不多在夏侯渊背上“白地将军”的称号后,仍对夏侯家保持着尊敬与亲近的。

也就是说,只要夏侯衡开口了,这个旧部家中二话不说就将子侄送来了。

对于洛阳发生的这些事情,夏侯惠并不知道。

或是说,就算知道了他也无心理会。

此时的他,已然随着洛阳大军北上到幽州代郡右北平了,而轲比能与步度根也驱兵过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