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70章、扈从(2 / 3)

加入书签

天子曹叡是这样私下骂着夏侯惠的。

甚至,都有点后悔在满宠离洛阳会淮南时,他还私下嘱咐一句了。

“昔日随武帝创业元勋几丧尽,且诸子弟多中人之姿,而夏侯稚权或可堪后用,满卿多顾看一二。”

他是这么叮嘱的。

很直接的告诉了满宠,夏侯惠是他着力培养的社稷之臣。

这也让满宠回来淮南后,没有拿夏侯惠行军法。

对,就是行军法。

在满宠的眼里,功是功,过是过,两者不可相抵。

所以,在处置关乎孙布的事情上,依着他的性子是在让李长史上表录功之前,先以擅自行动的罪名将夏侯惠杖责五十......

不过,恼怒归恼怒,天子曹叡并没有降罪夏侯惠之意。

不管怎么说,从民屯募兵乃裨益国家之事,且他已然有些习惯了——此竖子若是能让人省心、事事循规蹈矩,那就与其他庸碌宗室子弟无异了。

庙堂之争最终会迎来折中与妥协。

在天子曹叡稍微让步,不复让校事参与整顿屯田积弊的情况下,公卿百官最终还是妥协了天子推行夏侯惠上疏的打算。

乃是先试点推行,以观成效。

在颁布士家变革的诏令后,从兖州甄选了一千户士家转来淮水两岸屯田自给。

此千户士家皆是熟悉阵法、多番参与过战事的老卒。

其缘由不必说,乃是依照了满宠的建议,想拿这些有很大机会立功的士家作为“立信之木”,从而激励举国士家愿为社稷死力。

复以应募者举家皆可脱离屯田客籍并赐下田亩作为激励手段,从豫州各民屯中招募一千士卒来淮南安置。

两者将合为一部兵马,归属于征东将军满宠之下。

将主不出意外的被天子指为夏侯惠。

对此,公卿百官以及淮南战线的各人皆没有异议。

以夏侯惠偏将军的职位,督领两千兵马且不是常备的戎兵,并不算什么恩宠。

因为所有人觉得此职是个苦差使。

督领两千平时填沟壑的士家与屯田的民夫罢了,能做出什么功绩来?

说不定两三年之内都难堪一战呢!

再者,作为试点先行,担任此职者定会被朝野瞩目,亦会迎来各种茶余饭后,不是像夏侯惠这种备受天子器异之人,谁能扛得住流言蜚语!

而诏令到了淮南之后,接受职责的夏侯惠也深感压力巨大。

他倒不是与其他人觉得此事是个苦差事,而是担心自己辜负了天子曹叡的器重。

缘由,是庙堂不会给太多时间来操练这部兵马。

如若两年之内,这部兵马没有什么战绩的话,就会给了原先持有反对意见的朝臣攻讦的理由,群起鼓噪变革不可行。

而在事实胜于雄辩面前,天子曹叡也很难继续一意孤行。

如此,就是臣权再度遏制君权的转折点了,也就是社稷在继宗室威望式微后,天子威信复迎来消弱的无法承受之重了......

故而,在领了诏令后,他第一时间求见满宠。

为了请教。

满宠早年在豫州的时候,治理地方是很得人心、吏民皆悦的。

在转来淮南之际,竟有许多黎庶自发扶老携幼、打算举家徙离故土桑梓随来淮南定居。

像这种如何将两千户士卒以及家小安置妥当、让他们勤务农桑与临阵死力奋战,对满宠来说委实太简单了。

而满宠也没有藏私。

很简短的给出了两点意见。

一是牧民,曰:“悦民者,使之外无所晦、内无所患。”

另一则是治军,曰:“杀一人可镇万军,杀之;奖一人可悦万军,奖之。”

看似老生常谈的敷衍之辞,却让夏侯惠颇为受用。

治军这块没什么好说的,依着《孙子兵法》施恩威且将主做到执法公允、赏罚分明,自会让士卒奋勇作战。

而牧民这块,则是一言道尽了精髓。

如夏侯惠在出了征东将军署后,便直接折道去刺史府拜见王凌。

请他调拨物资以及派遣郡兵在淮水畔起庐舍、画出田亩等,因为他想在士家与屯田客迁徙来淮南的第一时刻便看到有屋可居、有粮可食、有田可耕。

温饱是安民的基础,也就是内无所患。

然后则是以两千户聚居乃落邑为由,请王凌分出百余郡兵在那边维护日常秩序。

外无所晦嘛,自然要先杜绝滋事斗殴或以强凌弱之事。

至于修筑在战事来临时可庇护妇孺的壁坞或修缮驻兵营寨等工事,那就得等士家与屯田客安定下来后再慢慢自力更生了。

王凌再怎么大度,都不会容他予取予求的。

事实上,早有预料的王凌都没有见他。

可能是源于在前番孙布之事中夏侯惠被赞为有勇有谋,而他被诋毁为无智,故而不想相见尴尬的缘由罢,他让长史出面接待了夏侯惠。

乃是声称刺史府已然得到了朝廷的诏令,亦会在明岁春二月时将诸如庐舍与粮秣以及画田亩之事都会安排妥当,让夏侯惠不要来催促。

言下之意,是让夏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