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8章 这才是真正的截击机!(2 / 3)

加入书签

际情况对上。

另一方面,很多性能也难以在纸面上进行量化。

因此试飞员报告的情况,绝对是超出了大多数人预期的。

然而就在大家还在消化刚刚发生的一切时,04号原型机已经到了新的速度和高度节点。

“当前高度,表速1850。”

也就是突破了1.5倍音速。

尽管试飞过程会全程处在雷达的追踪之下,但地面雷达只能给出目标的地速,而对于一架飞机来说更有价值的数据则是空速。

所以一般情况下,数据还是会以飞行员的报告为准。

对于后世更先进的试飞系统而言,地面塔台可以实时检测飞机的状态,不过在眼下这个时候,详细的试飞数据只有等到飞机返航之后才能获取。

机舱里面的付国祥已经远远把声音甩在了身后,在他眼前,速度表显示的数字已经来到了2480,并且仍然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增加。

这架飞机在过去的试飞中也来到过类似的速度,但那个时候,再想要继续加速已经非常困难了。

“高度,表速2590。”

这是过去老歼8的理论最大升限和速度。

实际上,在任何一架飞机上,这两个指标都是不能同时满足的。

也就是说,04号原型机还远没有到达极限。

“请求继续进行试飞!”

付国祥终于体会到了一架真正截击机的性能!

……

这个要求让塔台里面的指挥员犹豫了一瞬间。

04号原型机这次虽然不能算是正儿八经的“首飞”,但毕竟才更换了全新的动力系统,实际上是担负着对涡喷14进行载机平台飞行试验的任务。

照理来说,这第一次上天不应该进行太极限的测试。

更不用说还有领导正在参观。

就连目前的两万米高度,2.2马赫速度,都已经超出了原本的试飞计划之外。

但是根据付国祥报告的情况,目前的高度和速度对于这架飞机来说应该还远没有到达极限,并且根据之前的高空台和空中台测试结果,也确实有进一步尝试的潜力……

几秒钟的纠结过后,他回头看向了等在身后的杨奉畑和常浩南。

“先检查一下当前高度和速度下飞机的各系统工作情况。”杨奉畑伸出一只手,按在了指挥员的座椅靠背上:

“尤其是看一下发动机能否稳定供电,这很重要。”

战斗机在飞行和作战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在正常情况下,会由主发动机带动的idg发电机进行发电。

但是发动机毕竟是有极限的,能够提供的总功率就那么多,如果让飞机长期处在接近极限的状态下飞行,或者发动机的情况不太稳定,就可能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

后世的f35战斗机就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无法维持维持机上设备同时全功率运行,一直到常浩南重生的时候都没听说解决。

所以,如果供电还能够维持正常,至少说明发动机还处在一个比较游刃有余的工作状态下。

指挥口令被迅速下达给了空中的付国祥。

作为一架全状态原型机,04号机上面自然也安装了1471g雷达。

相比于歼8b上面那台本质上是从测距雷达改出来的208a单脉冲雷达,1471g的性能就要好上很多了。

这是华夏第一部x波段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首次具备了(至少是理论上的)下视能力,可以引导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

无论怎么说,对于歼8这样一款飞机来说都是满足需求的。

不过作为代价,雷达开启所消耗的功率也比过去高了不少。

“雷达已经通电,自检成功。”

在两万米高度上开雷达,如果不特地设置一个靶机的话,自然是什么都搜索不到,但只要能够正常工作,至少说明电源方面没有问题。

听到这个消息的常浩南和杨奉畑对视一眼,也是面露喜色。

相比于完全经由他们之手设计测试的飞机机体和航空动力,电科14所负责研制的1471系列雷达属于一个不完全可控的因素。

但是这次既然能在2万米以上的高度完成自检,说明至少在底子上没有问题。

至于霹雳11空空导弹……

严格来说,机载武器并不属于八三工程包含的内容。

不过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还真有可能遇到“有机无弹”的情况。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饭总要一口一口吃。

导弹的问题不是601所能解决的,当务之急还是继续完成试飞。

“允许继续试飞,但必须保证最大速度不能突破2900。”

常浩南低头在塔台指挥员旁边说道。

根据他对换发之后歼8-3性能的模拟计算,限制飞机最大速度的已经不再是动力因素,而是机体。

飞行器在稠密大气中作超音速飞行时,与高速气流的摩擦会引起机体表面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导致机体材料结构强度减弱,刚度降低。

对于歼8-3这样以铝合金为主要材料的机体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