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8章(3 / 4)

加入书签

组建通晓战场知识的斥候后 , 更是觉得公主非同一般 。

以至于他说出随后那句话时候的语气 , 竟是一点都听不出其中有演戏夸大的成分 ,“ 公主乃是我大唐陛下与皇后唯一的女儿 , 地位尊祺 , 此番亲至百济督辖战事 。

被长史劝去了熊津 , 也将大部分士卒一并带去了 , 却也没打算放弃泗沧城周遭 , 以防此地的百姓继续处在流亡惶恐之中 “

“ 丛等人物莅临百济 , 真可谓是百济之福 。“

张继又道 :“ 还要加餐吗 ? 公主征召之下带来的军糗不少 , 够你们吃饱了再干活 “

那两僧人一边答话 , 一边彼此对望 , 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几分惊喜之色 。

这位公主的到来到底是不是福不好说 , 但起码有一点可以确定一一

他们的这个探查任务是可以完成了 !

难怪 …... 难怪唐军要选择撒往熊津 , 因为那确实是个大人物 。

「 不过我其实还挺好奇 , 为何公主不干脆说成是其余贵人到来 。“

李清月并没有往熊津城去 , 而是秘密滞留于泗沈城中 , 此刻就行在这泗沁城的山墙之后 。 后头的刘仁愿发问之时 , 她正朝着东方的平原望去 , 将远处的田地起伏收入视线之中 。

当日刘仁轨提出由新罗其余皇子对金法敏施压 , 确保新罗能够参战 , 李清月便在同时提出了另一个想法 。

正是 「 诱敌 “。

对此她给出的解释是 , 记载于李靖所写的 《 六军镜 》 中有一个行军案例 , 和他们此时所面对的有点相似 。

说的是李靖早年间跟随河间王一起征讨辅公佑 , 彼时辅公佑分出了水军三万 ,

截断江口 , 在江边筑城而守 , 又令两万陆军扼守当涂南路 , 造栅栏结寨 , 坚固非常 。

将士们都建议 , 让李靖直接放弃和这两路抗衡 , 直取身在丹阳的辅公佑 。

李靖却说 , 既然那两路兵马都是精锐 , 辅公佑本人的队伍更不可能好应付 , 万一我军被阻拦在丹阳 , 到时候就是腹背受敌的局面 。 还不如干脆趁其不备地来攻破城栅 , 以图逐个击破 。

他总结道 , 兵法之中最忌讳的 , 就是在无法明确情况的时候还非要分兵作战 。

眼下三面有敌 , 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局面 。

不错 , 那百济反叛军因为少了倭国的支援 , 和辅公佑的分兵还是大不相同的 ,

就连李清月此前和刘仁轨在分析局势的时候都觉得 , 可以姑且不管这一路 。

但眼下新罗国中生乱 , 恰恰助长了百济势力的底气 , 为何不将计就计 , 先除此内患呢 。

到时候他们支援高丽不必再有所顾忌 , 对战场局势更为有利才对 !

至于如何让那百济叛军上当 , 自然得干一些 “ 示弱 “ 的举动 。

不过这种示弱可不能堕了己方的士气 。

就像鬼室福信和黑齿常之等人所以为的那样 , 退往熊津 , 在好处和弊端上可以相互抵消 , 只能说是决策倾向于先解决哪一方的问题 , 而非是当真有胆怯之心 。

至于为何如此果断地以公主身份告知 …...

李清月转头回道 :“ 在出征之前 , 营中将士便是人人都知安定公主 , 那么无论那头的人要以何种方式探查 , 最后得到的都会是我所希望达成的结果 , 此为其一 。“

“ 其二的话 , 那不是应该感谢新罗 、 倭国的国情吉 ?“

新罗的第二十七 、 二十八代国主均为女子 , 且在任上均有不错的政绩 , 倭国传到如今也出过了两代女大君 。

蚀说中原那边没有这等习俗 , 但反正隔海之间相距甚远 , 谁知道这位安定公主在国中到底是个什么地位 , 用公主之名也无妨 。

更何况 , 李清月也绝不可能让这份 “ 贵人 “ 之名 , 落到诸如李弘李质等人的头上 。

反正她都已经将跑路出征上报给阿耶了 , 总得允许妃用本名作战吧 。

陡下都没把阻拦的书信送到她面前 , 那不就得算是默认 ?

李清月相当坦然地想着 。

她扶着这有些斑驳的城墙 , 望着山下模糊的景象 , 嘀咕了一句 ,“ 就是不知道那些百济叛军到底什么时候能上当了 。“

同时有考师在旁指导 , 再加上卫国公李靖的教材 , 李清月对于战场实践有着非同一航的兴趣 。

山下的那些收拢当地民心的举动都出自刘仁轨之手 , 这军队的布置便是由她一点点研究整伟了 。

写在兵书之中的军营布置和攻防器具的筹备 , 都在她和刘仁愿这位守军将领的交谈中一一敲定 , 让她越发明白 , 兵书上所记载的东西和实地的应用之间还存在多少区别 。

这也让她越发想要看到 , 这出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