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7 章 称帝之路(3 / 4)

加入书签

登还想听燕绥继续往下讲解,包厢却到了,只能遗憾地看燕绥止住了话头。

包厢里面郭嘉、法衍、田丰、法正已经在候着了,见陈登过来,便起身见礼。

待他们互通姓名后,燕绥笑着介绍说:“近日正准备成立新的部门,也许久没见到法正了,就特地让元皓(田丰表字)和季谋(法衍表字)过来一趟。”

陈登不由好奇问:“新的部门?”

燕绥丝毫不藏私:“正是,我正要成立审计署和检察署。”

见陈登脸上浮现出困惑,法正替主公解释说:“审计署是负责到各地核对、审查报表的部门,每年在他们监督下出具年报和半年报。”

陈登对报表很是陌生。

法正自豪地说:“这是我们豫州特色,所有的账务都形成报表,用数字来列示,这样清晰简单,查账也方便。平时则是用借贷,用数字记录,用算盘算账。这样就算认字不多的实习生,都能胜任工作。”

还能这样?陈登好奇之心更盛。

燕绥也解释说:“昔日先帝在位,买官之风盛行,导致许多官员贪污成风、尸位素餐,所以我着手成立检察署,专门负责审理和处罚官员。”

陈登深有感触:“卖官鬻爵之事,对州郡的治理破坏巨大,百姓也不信任官府了,现在黄巾之乱尚未平息,同这也有不小的关系啊。”

耿直的田丰直接批判道:“先帝昏聩,连国之根基都敢卖,留下一地的鸡毛!”

汉灵帝是个非常奇葩天子,直接明码标价官价,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拍卖。因为地方官油水多,所以一般比朝官贵一倍。又因为各地肥瘦不等,所以价格不一。若是求官的人产生了竞争,就让他

们出价投标,高者得中。

“这就很像庄主说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郭嘉摇着扇子道:“买官之人怕蚀本并求巨利,一上任就拼命搜刮,所有正直的官员要么被罢免要么被排挤,现在回想起来,元皓兄,那着实是一段阴暗的时期啊。”

陈登:“听说元皓就是不屑与小人为伍而辞官的。”他心下暗忖,莫非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意思?

燕绥笑道:“是啊,元皓当时受了许多委屈,好在现在豫州吏治大体还算清明。不过,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和漏网之鱼,官员的制度还是要不断完善的。”

陈登听得入迷,还掏出了纸笔。

燕绥继续侃侃而谈,将绩效考核、末位淘汰、举报机制逐个说了一遍。

“后天,我就要在阳城举行一场官员摸底考试,将不通政务、不关心百姓的不合格官员筛除。”燕绥解释说:“所以这几天事务繁忙,无法陪伴元龙了。”

陈登连忙道:“岂敢劳烦使君,考试要紧。”

燕绥指着在座的各位笑道:“他们也都要参加,不过奉孝向来没有备考的习惯,就让他带你转转吧。”

郭嘉和法衍对视一眼,都看出了主公的别有用心。

郭嘉摇着扇子笑道:“那我陪着元龙去抄录农典,再去参观农具、新区建设,就当庄主给我放个假了。”

看着频频点头的陈登,法衍暗道:果然还是太年轻,官场年经验不足啊,庄主和奉孝双管齐下,陈登真要把豫州这一套制度建设引到徐州去,那岂不是翻了天了?

和燕绥吃过一顿饭,深入交谈后,陈登走出府衙,深深地感慨:

“诸侯互相攻讦,唯恐对方实力变强,不管有什么东西都藏着掖着,唯恐让人知道。这位燕使君却是大公无私,处处为民着想,又有真才实学,将豫州治理地井井有条,未来必成大业。”

陈登走后,法正好奇地问:“庄主,就这么容许他抄录农学经典,这样真的好么?”

“你说说看,有什么不好?”

法正歪着小脑袋:“若是徐州粮食产量上来了,也强大了起来,我们身侧岂不是多了一个敌人?”

现在的徐州就刚刚好,虽然比起幽州、扬州等地相对富庶,但许多百姓过得还是很苦的,还时不时有黄巾余孽搞事情,州府光是安抚流民、镇压叛乱军就耗尽所有精神了。

“可若视徐州为囊中之物,等我们接手徐州的时候,不就不用从头开始梳理了么?”燕绥道:“你看陈登迫不及待学习的劲儿,回去后一定兴修水利、与民休息。”

法正看看燕绥,又看看父亲,见他们都很淡定,忍不住说:“可是,我怕到时候徐州反而以此同我们为敌。”

“放心吧,”燕绥忍不住戳了戳法正的小脸蛋儿:“陶谦年纪大了,治理州郡的能力也不行。听说他将几个小人召到了府衙,要启用他们做官。相信不久以后,徐州官场就会乌烟瘴气了。这样的环境下,糜竺和陈登肯定想让我们接手。”

“而且庄主这一套组合的治理方案在豫州必然水土不服。”郭嘉笑吟吟说:“陈登毕竟才出仕两年,年轻人有整顿吏治的心是好的,但实行起来必定会遇到重重困难,而他越是对徐州失望,越想徐州被先进的豫州拯救。”

燕绥颔首道:“陈登虽然出身豪族,却脱离了自身阶级的局限性,糜竺也对底层百姓怀有同情,舍得散家财,他们都是我们未来要拉拢过来的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