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1.第41章 大概是,相亲?(3 / 3)

加入书签

助听器芯片是针对中重度以上听损患者设计的,主要想攻克方言识别困难的问题,而我们在深城招募的志愿者中,缺乏您这样在几种方言环境中生活过的、极重度语后聋患者样本。所以,您的使用感受对我们后续改进芯片而言,有着莫大的参考价值。”

那位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姐姐递过来一份申请表,言简意赅道,“我就是负责芯片开发的研究小组成员之一,将亲自对接你的反馈工作,所以你不用担心专业与否的问题。我们这边的志愿者福利待遇也是全国最好的,这点相信你已经在朋友们那里详细了解过……没其他问题的话,辛苦你在这里签个字。”

林知言很难拒绝,本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签了字,成了志愿者中的一员。

两年过去,林知言在康复师的帮助下,语言功能稳步提升。A大生物医学研究所的助听器芯片也经过几代更迭,如今已经能很好地识别方言环境、多人沟通的复杂语境,甚至能还原音乐的曲调声……

经过两年三代的更迭,他们终于拥有了一款极重度耳聋患者也能佩戴的,无限接近人耳效果的助听器。

新助听器更隐形轻便,戴着很舒服,几乎不会对耳道造成异物感。林知言能清晰地分辨出车流声、人语声和街边商铺的音乐声,这些声音并不会因降噪处理而显得模糊失真。

被包裹在声音的海洋里,她的心情前所未有地轻松,仿佛身上的铅灰渐渐退去,染上色彩。

回到家中,刚打开灯,兜里的手机就震动了。

拾一:【第三代芯片使用效果如何?】

这个“拾一”就是当初接待林知言的那位女工作人员。

她去年初已经调回了京城A大研究所,临走前加了林知言的微信,依旧每天固定和她保持联系,大多是询问助听器的使用效果及提出相应的复健建议。

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比较熟了,林知言就叫她“拾一姐”。

林知言:【特别轻松!佩戴起来没什么异物感,环境音很清晰,就算应付多人聊天环境也不会有压力。】

拾一:【那很好。】

林知言:【不过听声辨位还是有些困难,希望将来的助听器能精准地锁定声源方向。这个技术难吗?】

拾一:【不难,但需要两只耳朵都能听到声音。A大研究所的方向正往人工耳蜗转移,不久就会有重大突破,等技术成熟再考虑给你做双耳人工耳蜗移植手术,愈后能和正常人一样辨别声位。】

林知言开玩笑:【研究方向不该是机密吗?拾一姐就不怕,我泄露给你们的竞争对手?】

拾一:【不怕,签了保密协议。】

林知言一愣。

拾一姐在现实中有些高冷,网上聊天倒是挺热忱的,反差中还有点小幽默,事无巨细都安排得很妥当。

林知言:【人工耳蜗移植手术很贵吧?】

拾一:【不会像进口的那么贵。放心,志愿者一切费用全免。】

林知言回了个“了解”的表情,放下手机。

本来话题应该到此为止,谁知过了几分钟,手机再次嗡嗡震动起来。

拾一:【有坚持上APP做训练吗?】

拾一姐说的APP是指“听说”,当初林知言和几个志愿者一致反映市面上现有的语音转换APP太过难用,要么十分费电,要么转换不精准,用起来很麻烦。

本来只是随口提的一个小建议,结果没一个月,A大研究所就自己开发了一款专门针对听障群体的语音转换APP,取名为“听说”。这款APP不仅可以将文字转换成语音,还可以将语音转换成文字,并录入了系统全面的语训练习课目,能根据使用者录入的发音纠正打分。

林知言每天都会打开手机练习一小时以上:对着APP说话,如果转换出来的文字和她脑袋里想象的那句话一模一样,则说明她的发音是正确且标准的,反之则说明还有要改进的地方,读错的地方也一目了然,十分方便。

林知言有些汗颜,回复道:【昨天朋友来找我玩,实在没时间。】

拾一:【没关系,适当的休息才能更好的学习。我让康复师给你制定了新的语训方案,周末去试试效果。】

林知言看着这行字,有些为难:【不好意思拾一姐,能换一天吗?周末我有事。】

拾一:【怎么了?】

林知言:【朋友约我去喝酒,那天已经预定了,不好放鸽子。】

拾一沉默了半分钟,很严肃地叮嘱:【你戴助听器,要少喝酒。】

林知言:【我知道,我不喝,主要是有别的事。】

拾一:【什么事?】

林知言想了想,回复:【呃……大概是,相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